(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墙”之外的西长安街街道,穿梭着一群“蓝卫士”——来自各大快递和外卖平台的骑手小哥。他们在工作之余,积极发挥“哨兵”职责,将各类情况问题实时向街道报告。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盘活既有资源,成立了一批“小哥驿站”“小哥加油站”。火热的双向奔赴,让“西城小哥”逐渐发展成“西城大妈”之外的又一平安建设名片。
这一基层治理创新,透露着“1+1>2”的巧思。一方面,骑手小哥走街串巷,工作半径与居民网格高度重合,堪比一个个“移动探头”。从无人收拾的垃圾,到多天未拉开的窗帘,他们可能比社区工作人员更早发现种种问题和情况。随手一拍,随时报告,大大缩短了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时间。另一方面,骑手小哥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十分辛苦,相关部门依托分拣中心、快递点等场地建立服务驿站,保障大家“饿了有热乎饭、累了能歇歇脚”,有效提高了灵活就业群体的组织感归属感。
从现实来看,这种以心换心的工作实践,确实产生了良好收益。有社区民警坦言,自从“西城小哥”加入,辖区治安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优秀社区。不少小哥自信心更强,不乏佼佼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建引领,有效推动了“管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当然,也要看到,新就业群体流动性较高,行业新老交替快。在初期探索的基础上,如何将经验制度化长期化,让“西城小哥”成为吸纳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的样板,还值得相关方面继续探索。
小小社区,千头万绪,管好社区“小事”就是助力城市“大事”。一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就体现于此。过去这些年,北京树立起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探索党建引领的有效路径,成果有目共睹。从长远来看,“1+N”模式中“N”的数量是可以无限扩大的。从社区居民,到骑手小哥;从街边门店,到附近单位,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可以被动员、被纳入。如今,慢慢叫响的“西城小哥”品牌是一个启示,期盼更多地方举一反三,持续做大共治共享的局面。
集众智、汇众力,相信这种常做常新的加法,将进一步拓宽社区服务的范畴,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更加和谐宜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