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彻底过完的这一周,对于本年度有孩子小升初的家庭来说,是非常迷乱的一周。
朝阳丰台的考试还没完全消化,东城又谣言四起。这个我前面写过,在朝阳小五班的带动效应下,东城可能会有反应。
但显然,有关部门就算真反应,也不会这么快,所以和东城有关的消息多半还是家长们情急之下的自嗨。
(资料图片)
东城所谓小五班的信息传出来后,几个东城家长私下和我讨论。这里插播一下评论:
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东城目前严格来说,是没有家长们认为的那种小升初的,但是很大一部分东城家长却对海淀西城的小升初表达了强烈的向往之情。
我其实很想说,人总是向往一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有时候又是东西就在手边,却未必珍惜。
就比如,哪怕是在海淀,也有家长到了五六年级,仍然不懂形势的严峻;哪怕是在西城,目前小升初是有红利的,因为学奥数的孩子少,奥数上有一些成绩就有机会,但是仍然绝大部分家长来这是为了躺平的。
所以,对普通家长来说,咱就不要吃着碗里的,瞅着锅里的,先把碗里的消化了再说。
返回来接着前面说,东城家长和我讨论。有的家长说,东城出来的领导刚刚正式走马上任,东城不可能这么快就打脸。
这也是我之前表达过的观点,但是对于现在的风言风语,我不认为完全适用。
于是再往深了了解,发现原来这样的家庭多半是没有“鸡娃”的,政策一旦变动,他们非但不能从中获益,而且可能增加各种不确定因素,所以并不希望东城从“佛”变“鸡”。
另一种东城家长是摩拳擦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觉得这些信息可能是东城想要崛起的某种信号。
这种家庭多半是没有因为身在东城就特别有安全感,小学阶段依然非常重视孩子学习,坚持在寻找机会和寻求出路的家庭。
那么对于东城的这个情况,我的看法是什么?
我认为即便现在传出来的这个消息非真,也不能说东城对于其他区的状况完全不受触动。我相信东城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们这些年也并非一直想要无所做为,只是条件受限,他们完全没有切入点。
那么现在呢?
假如别的区比如丰台可以以创新人才培养从小学做起形成一个整体培养方案的角度切入,假如朝阳可以以经济大区教育不能拉跨切入,那么东城有没有什么可以切入的地方?
我前面说过,在现在的情势下,未来小升初想要有所作为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合法化”。什么是合法化?
在尊重当前教育均衡大趋势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项目来实现特殊人才选拔。按照这个假定逻辑,我觉得东城最可能切入的点就是创新人才培养。
如此来看,东城家长们瞎传小五班,也是有原因的。但是我们毕竟都只是小老百姓,智慧有限,能够接触到的信息也很有限,至于东城后续会怎样,咱们还是静静观察。
当我们专注做事的时候,一周显得很短,当外部特别嘈杂的时候,一周又显得很长。本周的噪杂在于,东城闹完西城闹,西城闹完丰台考。
东城的传言余温尚在,西城又出了一个大动作,就是某两校收简历,还有各路人等参与其中瞎搅和。
这个事情我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而且知道很多内幕和细节。
做为一个自媒体人我当然知道这种消息立刻随便写点东西渲染一下紧张严肃生动热烈的气氛,能够带来的关注度,但是我还是退却了。
我自己去年有多难,就知道今年的家长们有多晦气,早早做好了准备,就差临门一脚,缺个通道,没想到通道出一个被曝光一个堵一个。
举报者快意恩仇却找错了对像,浑水摸鱼者看热闹不嫌事大,都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这让事情的坎坷程度增加了,但是改变不了本质。
已经把自己信息传递给了学校的静等消息就可以,不幸被退回的,或者还未及递出的,也不用太焦急,后面还有至少一个半月的时间,还有时机,学校不会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放弃。
最关键的是孩子的实力和能够展现出来的实力是否足够。往年我知道的情况里,极少数是家长不关注信息错过机会,大部分是家长信息足够,但是好多个机会孩子个个都抓不住。
前天丰台的统一测试结束了,昨天朝阳80中刚进行了刚考完就消息传播得到处都是的秘密考试。
丰台的试题中规中矩,尽然连纲都不超,80中考试确实是小海淀的味道。话说,是不是特别羡慕丰台朝阳家长?
为什么这两个区就可以这么明目张胆,为什么我们啥都没有,为什么我们投个简历还要偷偷摸摸小心翼翼?
咱就是说,要问为什么的话,可能要从很多年前说起。那时候您为什么要去东西城?而且跨区上学最多的就是朝阳和丰台的家长。
那时候选择了海淀的家庭,底层逻辑是拼娃,在一个资源不均但是有机会通过竞争胜出的地方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
而那时候犹豫再三选择了东西城的家长,不管表面上的理由有多少,比如不想孩子太累,让班方便等等,最终指向的底层逻辑都是,你不想付出过多,追求的是平均数和性价比。
那么现在的状态,不是恰好符合咱们当初的初心吗?
在教育资源最均衡的两个区,有跨区上学能力的家庭,孩子上个高中没问题,这已经规避了你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区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还想更进一步,那需要的是家庭的更多付出,是家庭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今丰台朝阳的动作是基于他们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与东西海存在较大差距的基础上的。
想要帝都整体实现教育这个大问题“均衡”的目标,大的方面是各区均衡,手段是压制突出的区,扶植当下相对落后的区。谁反应激烈或者谁涉及经济方面的诉求就先安抚。
小的方面是各区内通过派位填坑等操作实现各校之间的平衡。
谁都知道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对于有KPI要求的一项工作来说,那也是要“均衡”的,工作方法就是谁有情绪就先疏解一下,谁是利益攸关就先满足一下。
只要总体朝着大目标前进,整体有进步,逐步实现大目标就可以了,过程中的种种不必细究。
从这个角度说,“均衡”的大方向大趋势不会改变,但是中间各个区之间的自治和折腾也是不可避免,所以当前的小升初生态也不是说改立刻就能改的。
那么看清这个大方向,对个体家庭来说有什么价值呢?
首先,我们可以非常非常肯定的是,不管身在哪里,孩子自身的能力都是立足的根本。
身在哪个区只是外部环境,环境的影响当然重要,但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家长的认知和规划,以及因此实现的孩子的能力和表现。
其次,身在朝阳和丰台的家长如今会更笃定一些,不用再倾尽所有跨区去买一个老破小,为了孩子上学去过低质量的生活。
在我娃上幼儿园的时候,政策大变天。我们在丰台,以前还有共建,本可以通过共建或者花点钱跨区择校的通路突然没有了。
在此情况下,家长们会做两种选择,一种是倾尽全力跨区购买一个老破小,一种是留在本区艰苦奋斗。
小学阶段过去了,回头再看,跨区的家庭里有好有坏,有的家庭因为跨区带来的生活上的动荡,比如需要租房不断搬家,工作地点变远导致对孩子教育和陪伴的投入减少等等,最后孩子在小升初阶段不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因为疏于对孩子的关注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等等情况。
除了上述比较极端的情况,大部分家庭都会出现的情况是,因为进入了教育情况好一些的区之后,思想上出现了怠惰,躺赢的想法占了上风,导致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对教育关注不够,缺乏长远规划。
而反观留在本区的孩子,很多因为没有跨区就有意识地重视学习,寻求其他机会,最后也取得了了比较好的效果,而本区这几年出现的各种改善措施恰好为这些有准备的家庭提供了机会。
朝阳也一样,但是因为地缘因素,朝阳跨区海淀的多一些,出来的直接对接海淀模式,没出来的现在又变成了“小海淀”,家长们努力的方向比较明确,所以朝阳出来的孩子都比较能打。
如今随着本区形势变化,除非特别游刃有余,否则真没必要花几百上千万跨区去过低质量生活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到好好鸡娃学习上效果也不会差。
尤其是再过几年,高中的情况如果也好起来了,那简直是完美呀。
最后,还是要多说一句,如果不是因为年纪稍长一些,看到了至少两个轮回的政策大起大落,我也看不懂这些弯弯绕。
回到六七年前,什么都不懂也不学习研究的我们照样只会跟风,糊里糊涂地做着各种重要决策。
所以,只要做了家长,努力提升自己与此相关的一切认知都是必修的功课。该做不做,就只能交税。
以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