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观速讯丨张凯丽:因《渴望》爆火,巅峰时期选择结婚生子,和婆婆同居23年

2023-02-09 04:57:02来源:清水佳人爱娱乐

文|清水佳人爱娱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清水佳人爱娱乐

“我曾经是短道速滑运动员。”

演员张凯丽竟还有这样一层身份,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我的爱人在哄不好我的时候就会倒立。”

这让众多网友感到十分好奇,

这夫妻二人是什么样的相处方式,会用这么新奇的方式来表达歉意?

和丈夫结婚27年,和婆婆同住24年,

“刘慧芳”的戏外人生和戏内人生截然不同。

1962年,张凯丽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

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虽然挣得不多,但好在夫妻和睦,生活也多姿多彩。

张凯丽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

出生在东北的她,从小最喜欢的季节就是冬季。

小朋友嘛,都爱玩。冬天下雪的时候,她不仅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还可以做一项东北人的运动——打出溜滑。

只要一到冬天,放学后的张凯丽根本就不会安然的坐在屋子里。你要是想找她只能到冰上去找。

每次都到了吃饭的点儿,张凯丽都还不见人影,张妈妈就会冲外大喊道。

“张凯丽,别玩啦,回家吃饭啦。”

张妈妈只当张凯丽是小孩子心性爱玩,并没有想到她可能是爱滑冰。

但她的同事也是她楼上的邻居,有一次在和她闲谈时提到了这个事情,

“凯丽那么爱滑冰,你就没想过送她去学专业的滑冰?”

这话一出,仿佛一语点醒梦中人,张妈妈才突然发觉,张凯丽不仅是兴趣使然,可能还真有这方面的天赋。

这之后的几天,张妈妈都在自己琢磨这个事儿。

张爸爸发觉了妻子的异样,在厨房摘菜的时候问到,

“你怎么啦?最近几天显得心事重重的。”

“孩儿他爸,你想没想过送凯丽去学滑冰啊?”

张爸爸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让出来喝水的张凯丽听到了,

一下子蹦到厨房里头,从后面抱着妈妈的腰。

“妈妈,我想学,我想学。”

边说边把爸爸手里的菜夺过来,认认真真的给妈妈摘起了菜。

妈妈见到女儿的反应这么强烈,不由的有些失笑,

她看向自己的丈夫,见丈夫微微的跟她点了点头,就决定了: 将女儿送去滑冰 。

张凯丽一听到妈妈松口同意了,高兴的手舞足蹈,菜也不摘了,

蹦跳跳的回到屋子里换上厚衣服,又出门滑冰去了。

此时的她还以为学专业滑冰就像自己每天在冰面上玩儿一样,

却没有想到这其中能有如此大的艰辛。

妈妈决定让张凯丽学习滑冰后,就开始给她找教练。

在同事的推荐下,妈妈把凯丽送进了体校, 跟着全国冠军崔顺子学习专业滑冰 。

崔顺子在见到张凯丽后,看到她比同龄人的个子都要高,看起来也很皮实,

身体素质应该不错,就把她安排到了短道速滑。

短道速滑最考验的就是运动员的爆发力,

因此张凯丽他们必须每天都要在腿上绑上沙袋,不停的来回练习。

此时她才11岁,每天日复一日的重复,在冰面上也不能像之前的自己那么快乐随意,

而是必须要摆出标准姿势,弓着身使劲向前滑。

在他们同一个滑冰场,还有着一批运动员是花样滑冰。

张凯丽他们休息的间隙就会看花样滑冰组的运动员训练。

他们在冰上摆出优美的姿势,滑起来就像一只天鹅,是那么的自由、快乐,

再想想自己每天滑到大腿抽筋,小腿粗了好几圈儿, 她不由得有些后悔 。

“妈妈当初要是让我去学花样滑冰就好了。”

但这话她也只敢自己在心里想一想,不敢跟妈妈,也不敢跟教练说出口。

虽然心里有些后悔,但她也从来没有放松过训练,

每天起的最早的就是她,成绩提升最快的也是她。

于是成绩优异的张凯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短道速滑的组长。

世界冠军叶乔波甚至都是她的组员,由此可见当年的张凯丽在滑冰上的造诣有多高。

在短道速滑组里,张凯丽最照顾的就是叫做叶乔波的这个女生。

她比自己小两岁,但是和自己同样能吃苦,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果然,在1992年的冬奥会上,叶乔波为我国实现了短道速滑奖牌从零到有的突破。

队员都这么优秀,队长的成绩肯定更加卓越。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张凯丽选择了退役 。

有很多原因: 一来 是她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

二来 是她的个子有点高,手长脚长的在速滑上发挥不出优势。

但后来的她在节目里也说到: 这可能都是一些借口 ,因为西方的一些短道速滑组也都是人高马大的,但也不影响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究其根本,可能是当时的她已经不再热爱速滑了吧。

离开短道速滑后,张凯丽开始想自己以后要走其他的哪条路。

最终张凯丽选择了唱歌,要是想实现唱歌的这个梦想,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军队文工团。

1978年,张凯丽应征入伍,

原以为在部队里要么成为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军人,

要么成为每天都能载歌载舞的文工团成员,

可命运的轨迹绝不会按照你想象的来。

进入部队后,她竟然被安排到了军事博物馆,成为了一名解说员。

这让张凯丽的内心十分失落,自己从吉林来到北京,一个人背井离乡,

原以为能够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没想到每天做的就是拿着小棍儿向别人解说。

其实博物馆解说员的这份工作十分的有意义,有价值。

但并不符合当时的张凯丽内心所想,

她对这份工作没有热爱,在解说的过程中也自然表现不怎么好,

表现不好,领导就会批评她,这样一来二去的, 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到后来张凯丽的内心感到十分压抑,她不想再继续这样下去了,

于是给父亲打了一个长途电话,说自己想要离开部队。

这让远在东北的父母心里十分焦急,

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对于一位女同志来说绝对是个好去处。

待遇好,又是个铁饭碗,为何张凯丽非要放弃呢。

但张凯丽根本听不进父母的话,父母见女儿如此坚持,也没有再说什么。

“你自小就有主意,既然这样,你自己决定吧。”

对于未来人生命运的选择权,再一次落到张凯丽的手里。

这一次她还是想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于是报考了吉林艺术学院。

她脱下军装,再一次背起行囊,又从北京回到了吉林。

1981年,她如愿的考上了这个艺术学院, 却没想到并不是自己深爱的声乐系,而是表演系。

虽然还是没能直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但起码离得很近,就在一个学校里。

于是张凯丽入学之后一边向上申请转入声乐系,一边跟着表演系继续上课。

让张凯丽没有想到的是,表演系的学习生活竟然是如此的多姿多彩。

不仅有唱歌的专业课,甚至还能跳舞,同时还能表演。

在表演课上,她可以模仿不同的人物,去过千姿百态的人生。

时间一长,她慢慢的爱上了表演。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在张凯丽打算踏实学表演的时候,她提交的转院申请竟然下来了。

学校同意她转入声乐系。

这可让张凯丽纠结坏了, 一方面 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

为了音乐梦想,她离开了短道速滑,离开了军事博物馆,

此时够实现梦想的机会就摆在她的眼前。

但另一方面 ,这几个月的学习让她觉得表演也十分的有意思。

而且这里的同学也都是那么的友好,善良。

但鱼和熊掌哪能兼得呢?

最终张凯丽做出了一个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决定: 放弃声乐,继续学习表演。

因为热爱,所以倍加努力。

她在学校里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甚至有两次表演考试都拿到了满分。

在学校期间,煤矿文工团就已经看上了张凯丽这个女孩儿。

在她的课余时间允许她来到文工团里客串表演,这无疑是对她专业的一种肯定。

1985年,张凯丽从吉林艺术学院毕业,直接进入煤矿文工团,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

进入文工团工作后,张凯丽更加努力。

文工团里有很多老前辈,张凯丽是团里最小的,但她每次排练都是最早到的。

在前辈排练、演戏时,张凯丽总是会坐在一旁,认真的看,认真的听,时不时还会拿个本子记一记。

这种刻苦又专业的态度让很多人都对她赞不绝口。

于是当杨光远导演在筹备拍摄《八女投江》时,张凯丽就获得了领导的推荐,成为了杨光远导演的女一号。

在《八女投江》中她演的是“指导员冷云”这个角色。

这部电影是张凯丽第一次离开话剧舞台,进军影视行业。

她无比珍视这次机会,在剧组拍摄时,不管有没有她的戏,她都会到片场。

闲来无事时,抱在手里的也是剧本。

1987年《八女投江》电影上映,张凯丽内心十分期待。

她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原以为会得到很多观众的好评,却没想到根本就没激起什么水花。

内心十分失落的她回到文工团继续排演话剧。

虽然她还是能继续表演,但她内心时常在想: 是不是我不够优秀?如果我是一个好演员,怎么会没有观众喜欢我呢?

张凯丽的担忧完全没必要,此时的她根本想不到三年之后自己会火遍大江南北。

1989年,北京电视台下达了一个紧急任务。

要求主任郑晓龙必须抓紧拍摄出一部长篇电视剧,

要不然电视台将出现无剧可播的现象。

郑晓龙召集了北京众多编剧和作家,想要尽快创作出一个剧本。

经过商量后,郑晓龙将这个大任交到了编剧李晓明的肩膀上。

但光有编剧还不够,还缺一位导演,

于是又给当时比较优秀的导演鲁晓威打电话,要求他立刻回到北京配合台里工作。

在往后的几个月中, 李晓明编剧创作出了一部7万字的剧本,名字叫做《渴望十六年》。

在这个剧本的故事中,女主角历经磨难,但却依旧善良,集所有优点于一身。

故事好创作,但是选择很困难。

这样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去哪儿找?

鲁晓威愁的直挠头。

他联系了好几个气质相符的演员,但奈何都没有档期。

他想到有一位话剧演员杨青非常符合这个角色,于是来到了煤矿文工团。

导演鲁晓威在杨青家门口晃荡了好几日,都没有找到杨青的人。

剧本塞到他们家门缝底下也始终杳无音讯。

无奈他只能在文工团里继续寻找其他合适的女演员。

恰巧当时张凯丽也参与了面试,但她的性子比较跳脱,性格也是爽朗大气,

与刘慧芳这个角色相差甚远,导演就没有相中他。

再次无功而返的鲁晓威心里十分沮丧,他低头走在文工团里,想着回到北京后要如何交差,

没想到被一个清脆的女声叫住了。

“导演,到中午了。要不我给您下碗面条,您吃完再走吧?”

鲁晓威一回头看到围着围裙正在向他招手的张凯丽,心头微动。

忽然觉得她十分适合“刘慧芳”这个角色。

就这样,张凯丽跟着鲁晓威回到了北京,开始拍摄《渴望》。

其实这部剧的演员以及工作人员谁都没有想到,这部剧在日后能够创造收视奇迹。

它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室内剧,1990年播出的第一天就创下了93%的收视率。

张凯丽凭借这部剧一炮而红,不仅拿下两个最佳女主角奖,还有了一个“国民媳妇”的称号。

《渴望》这部剧在当时到底有多火?

后来评价它是一部曾经让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是一个曾经感动全国的故事。

但凡家里有电视机的都在收看《渴望》,没电视的去邻居家蹭电视看。

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仅凭着这部剧,张凯丽瞬间成为当红女演员。

“要嫁就嫁宋大成,要娶就娶刘慧芳。”

没想到现实中“刘慧芳”的爱情竟也来得这样快。

1995年在深圳拍戏的张凯丽到酒楼里吃早饭。

广东、深圳那边一直流行喝早茶,彼时,作家张建全也在那个茶楼里。

他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张凯丽。

她所饰演的刘慧芳那个角色,让张建全内心十分触动,

现实生活中张凯丽竟也如此美丽动人,张建全对他一见钟情了。

他主动上前打招呼,

“你好,慧芳,很高兴认识你,能留个联系方式吗?”

上来就要联系方式,让张凯丽大吃一惊,她抬头看着这个男人,

原本是要斥责他的无理,没想到竟有一丝心动。

张建全的身上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艺气息,这深深吸引着张凯丽。

“他挺有魅力的。”

在面对朋友的质疑时,她这样说道。

一见钟情的爱情在生活中竟然真的存在,二人在相识一年后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并且在婚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女儿张可盈。

其实张凯丽的这段婚姻并没有得到她粉丝的支持,

当她公布自己的喜讯时,反对声音远远大过祝福的声音。

其一, 张健全其貌不扬,根本算不上帅气。

其二, 当时的张凯丽业如日中天,而张建全还只是一个小作家,身份上也配不上张凯丽。

但张凯丽就是义无反顾,甚至在有了孩子后,逐渐退出演艺圈,在家专心做起了全职太太。

张健全深知自己比不上张凯丽,但为了给妻子和女儿更好的生活,他还是决定下海经商。

可是创业需要启动资金,张建全这些年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家,哪里拿得出这笔钱,

于是张凯丽将自己攒下来的所有积蓄都用来做丈夫的启动资金。

丈夫感恩张凯丽对她所有的好,于是对她更是百般呵护,极尽宠爱。

有了爱情滋润的张凯丽在拍摄《军嫂》时整个人都散发着成熟的魅力。

这部影片最终也获得了工程奖和最佳故事奖。

此时的张凯丽已经步入中年,适合她的戏路也从少女变成了妇女。

她在剧中经常出演贤妻良母和孝顺的儿媳妇儿。

但其实戏里戏外的她在生活中基本一致。

戏外她对张建全的母亲也十分体贴。

她对待婆婆像对待自己的亲妈一样,婆婆待她也像是亲女儿,

在日常的生活中,婆婆事事都向着张凯丽,

当儿子和儿媳发生争吵时,婆婆首先想的也是要保护凯丽,不让她受委屈。

她明白儿媳妇儿作为一个演员必须时刻保持身材,

于是经常早上6点起床,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蔬菜回来给儿媳炖粥。

一日三餐营养均衡,不发胖。

得知儿媳要重新回到演艺圈继续工作时,也是不辞辛苦的要替夫妻二人看孩子。

没有后顾之忧的张凯丽又一次在演艺圈大展身手,

2010年,《裸婚时代》上映,张凯丽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她在剧中饰演的丈母娘,让观众觉得又真实又可爱。

得知张凯丽再次出山,众多导演都向她抛来橄榄枝,

2013年,《咱们结婚吧》,2014年,《花儿与少年》。

张凯丽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频繁登上综艺节目的张凯丽也经常会曝光出一些自己和丈夫相处的小细节。

在装修他们二人的婚房时,张凯丽直接撒手不管,竟然全部都是由丈夫张建全操持的。

当所有的一切都安装好之后,张凯丽丢下轻飘飘的一句“浴缸好像有点儿小”,

张建全竟然也没有生气,而是不动声色的就换了一个新浴缸。

曾经是作家的张建全在文字上的浪漫更是不必多说,

他曾为张凯丽写过一首情诗,里面有一句话是:

多少次萌动,多少次碰壁,我感恩此生有了你。

生活中极尽体贴,言语上极尽浪漫,将妻子视若珍宝,把妻子说的的话放在心里。

这样的好男人真是不多见。

张凯丽说: 我感谢婆婆,生了这么一个好儿子,将他培养成了我的好丈夫。

张建全说: 感谢凯丽能这么好,让我这个年纪还能每天吃到母亲做的饭菜。

张凯丽的婆婆说: 凯丽太好了,23年把我当亲妈,我们对他好都是应该的。

在这个家庭里,他们都是互相感恩,互相付出。

只有像这样彼此之间都能做到相互理解,才能拥有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

标签: 煤矿文工团 八女投江 军事博物馆